随着全国各地对于疫情放开管控,越来越多的人都纷纷“阳了”,不过好在现在,大家都已经“转阳为阴”。
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,为了自己跟家里人的身体健康,除了做好自身防护之外,有些人还囤了很多药物和食物。
【资料图】
而随着之前流传的“第二波感染高峰”越来越近,大家的朋友圈应该也是被储备药刷屏,甚至人们再次出现了“囤药”的情况。
第二波疫情临近,最全备药指南来了?
“第二波疫情临近,最全备药指南来了”。最近两日,短视频平台上流传着这样一份“最全备药指南”。
视频内容包含了一些药品,有“小柴胡颗粒”、“藿香正气水”、“葛根汤颗粒”等,很多人看到视频后,纷纷本着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”的观念,再次囤起了药物。
看着各大药店又开始排起了长队,昨天家里的老人也特意给我打电话,告诉我家里要准备点药品,甚至还给我转了多个关于囤药的视频。
对此我也是略感无奈,老人们总是容易相信网络上的一些消息,却从来都没想过这类消息的真实性。
其实针对社交媒体上这些层出不穷的“备药指南”,除了国家官方机构发布的指南之外,其余信息真的要谨慎判断,不要轻易被误导。
专家提醒:指南缺乏事实依据,谨慎辨别
对于网络上流传需要准备的药物,有关医生表示:这份指南缺乏事实依据,大家一定要谨慎辨别。
目前,第二波疫情还没有到来,所谓的毒株和临床症状尚未清楚,所以在没有任何针对性的情况下,提前备药的意义不大。
虽然目前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经过去,但毒株仍然在不断变异,而且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密集,也增加了再次感染的可能。
所以说,究竟要用什么药,还是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具体表现症状来具体分析,之后再选择相应的药物,这样才是最安全的。
所以说,未来再次迎来感染高峰是大概率事件,但大家也无须过于恐慌,也没有必要提前囤积大量的药物。
除了药品,还有一些防疫药品也记得常备
目前,第二次感染高峰形式尚不明确,很多人都为了对抗不确定性而“囤药”,其实,清楚如何缓解症状后,真的没有必要大量囤药,只需要少量地准备一点备用的对症药物即可。
其实,居家的药箱里除了备现有的防疫药品,对于一些常见病的药品也可以适当准备一些。
像对于腹泻、便秘、皮肤病的药物,还有家里有老人的一些相关疾病需要的药物,也是要准备好的。
除了常用药品,我们还可以在家里准备电子体温计、抗原自测试剂盒、口罩和消毒酒精等医药器材。
当然特殊人群用药也是有讲究的,像孕妇感染后,常见的是以非药物护理措施为主,必要时,可以咨询医生后使用退烧药物。
还有哺乳期,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,对症使用含单一成分的药品。
而对于新生宝宝来说,一旦出现感染的情况,建议及时就医,尤其是发热已经超过了37.5℃,3-24个月龄的孩子发热持续24小时以上的,也要及时就医。
如果还出现了呼吸困难、精神不佳、嘴唇或者四肢发紫、皮肤苍白、喂养困难、持续呕吐或者脱水等情况,也需要及时就医。
确诊感染康复期间,吃什么利于身体恢复?
当然,一旦再次确诊后,除了用药以外,期间的饮食也是很重要的,吃得正确才能利于身体的快速恢复,而吃得不对只能导致身体会越来越差。
清淡易消化的食物
在康复的初期,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,所以为了减轻肠道的负担,同时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,因此要多吃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。
富含维生素的食物
富含维生素的食物,对于提升个人免疫力、抵抗力等都有一定的帮助,能够有效促进病情的恢复。
高蛋白食物
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,可以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成分,促进机体的恢复。
总的来说,大家对于疾病需要对症下药,不能乱吃,备药不等于“囤药”,因为药物都是有保质期的。
所以说,希望大家都能适度备药,科学防疫,正确用药。